雅安藏茶
雅安藏茶是特指雅安出产的藏茶。中国藏茶自唐朝有记录以来,已是千年古茶。藏茶是少数民族中近六百万藏族同胞的主要生活饮品,又称为藏族同胞的民生之茶。
从古到今,按历史时期和各地风俗不同又称为大茶、马茶、乌茶、黑茶、粗茶、南路边茶、砖茶、条茶、紧压茶、团茶、边茶等。是采摘于海拔在1000米以上高山,当年生成熟茶叶和红苔,经过特殊工艺精制而成的发酵茶。藏茶属于最典型的黑茶,它的颜色呈深褐色,后期可自然转换发酵,因此又叫后发酵茶。
制作工艺
雅安藏茶制作技艺主要分为采割、原料茶初制、成品茶加工三大主要部分。
1、采割。传统雅安藏茶原料是国内外唯一使用“茶刀子”采“割”的。原料茶分本山茶、上路茶、横路茶等。①本山茶:产于雨城区周公山一带,于每年端午节和白露前后前分两次留桩3.5厘米采割。②上路茶:产于雨城区大河、严桥、中里等山区,每年于大署至立秋之间采割一次,留桩3.5厘米。③横路茶:产于名山、天全、荥经等县,多实行粗细兼产,即春季采细茶、大署至立秋前采边茶。④条茶:是砖茶的主要原料之一,每年谷雨后、端午前采割。⑤撒茶:毛尖、芽细、砖茶的重要原料,清明后,立夏前采收。采收标准为一芽二、三、四叶。古代每年开采茶叶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
2、原料茶初制分做庄茶和复制做庄茶两种。有多次渥堆高温(50~75℃)发酵的显著特点。
传统做庄茶制作有十八道工序。
复制做庄茶是将毛庄茶经复制做成做庄茶。复制工艺有蒸、揉、发酵、干燥等。
3、成品茶加工是通过整理、拼配、春包等工序将原料茶制为成品茶。条包砖茶是雅安藏茶的又一显著特点。
4、原料茶整理。经筛分、风选、拣剔、切铡、干燥、停仓等工序去除茶梗及杂质,调整含水量,分质量等级存放等。
5、拼配。按品种要求根据原料茶质量按比例搭配拌和。
6、压制,又叫春包。通过称茶(定量)、蒸茶(加温加湿)、春紧、码包等工序,将
雅安独有的斟茶技艺“龙行十八式”茶道
雅安独有的斟茶技艺“龙行十八式”茶道(8张)
料茶压紧成为茶砖。
7、包装。冷却后砖茶倒出茶篼子,取隔页、包黄纸、打标签、包牛皮纸、捆千斤篾、再装入茶篼子、编包成为成品茶。
8、检验。成品茶经检验合格进入成品库。小垛码放,促进通风和自然后发酵。
基本特征
雅安藏茶制作技艺是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中华文明的传统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1、发酵:根据原料、质量的不同,进行渥堆转色发酵,有的在初制时发酵,有的在复制时发酵。
2、春包:独特的压制工艺,茶砖不能松,也不能太紧,既有利于长途运输,又有利于通风干燥、后发酵;
3、后发酵:从半成品到成品茶直至饮用,在自然干燥过程中茶叶内质都在持续转化。
4、独特的包装工序和外形标志:春包紧压的茶砖,冷却后倒出茶篼子,包黄纸、打标签、再装入茶篼子、编包后成为成品茶。
5、主要产品的感官品质特征:
康砖茶:外形呈圆角长方形,表面平整、紧实,洒面明显,色泽棕褐。内质香气纯正,汤色红褐、尚明,滋味纯尚浓,叶底棕褐较老。
金尖茶:外形呈圆角长方形,稍紧实,无脱层,色泽棕褐。内质香气纯正,汤色黄红、尚明,滋味醇和,叶底暗褐老。
康尖茶:外形呈圆角方形,表面平整、紧实,色泽棕褐,内质香气浓郁纯正,汤色红而透亮,滋味醇和甘爽,叶底棕褐稍老。
6.品质区分:
外形上颜色为深褐色、质地均匀、黑而光亮(乌黑)、香气纯正,无杂味,汤色一出来呈淡黄红,继而转为透红,随热气上扬,徐香不断。口感甘甜,不涩不苦,吞咽滑爽,这就是品质纯正的藏茶。劣质藏茶或冒牌
藏茶颜色褐而不深,感觉茶质不干净,有的表面有黑霉、灰霉、气味有霉臭味,汤色呈猪肝红,且汤质浑浊,进口霉涩而苦,香气不纯,入口困难。
鉴别方法
鉴别藏茶的品质通常需要四大步骤:一看、二闻、三泡、四品。藏茶分散茶与紧压茶。
藏茶散茶的鉴别
一.看形和表外形卷屈紧实,呈条索形或颗粒形,叶片完整、结实、有韧性,手持有重实之感,叶片表面富有光泽,感觉油光亮丽,呈褐黑色(俗称猪肝色,蟑螂色),此为好茶。反之,叶片受损、韧性差、感觉很轻、不经风吹、有的呈网状(俗称丝瓜网),表面暗淡无光,均为品质不好。 二闻香和霉藏茶有扑鼻的浓香,如果保存得当,可历经多年而不衰减,所以通常情况下,只要能闻到浓郁的茶香,均可谓之好茶。反之,如果闻不到茶香,并伴有霉味,或其它不纯的味道,则不可谓之好茶。
三泡红与透用滚烫的沸水冲泡藏茶时,会溢出琥珀红的茶汤,由浅而深,随之一股浓浓茶香会扑鼻而来,茶汤红是藏茶的基本特征,关键是要看茶汤不仅要红,而且还要透亮,晶莹剔透之美,纯正的藏茶汤带有玫瑰色。反之,茶汤红里带黑的、浑浊的、暗淡的均不算好茶。
四品味和香品茶是双重的,嘴里喝口味,鼻里闻香味,藏茶的味道很难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虽然我们平常说滋味醇和,厚重,甘爽,回甘等,其实难尽其妙,而实际上,味觉系统感受到的,远比我们描述的要深刻得多,感觉爽爽的,喝了还想喝,愿意接受,乐意接受,就可谓之好茶。反之,喝着有怪味、闻着有异味、嗅觉生排斥、味觉难接受,自然就算不得好茶了。
许多时候,我们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四大步骤,那我们就认真把前两步做好,按上述一看二闻的方法,能看到茶叶外形美观,闻到纯正的藏茶浓香,也就八九不离十了。
紧压茶的鉴别
紧压茶有金尖、康砖、藏砖、青砖等,均呈砖形,故统称砖茶,砖茶的
品质建立在散茶的基础上,散茶好,紧压后才能好,紧压过程中,首先要使散茶足够干,再经过蒸气软化,压制成型,这样的砖茶虽紧压,但酥松透气,富有活力,就类似于米花糖。反之,紧压过死,板结,这种砖茶基本闻不到茶香,久放还容易霉变,这种砖茶就算不得好茶了。
还有另一种紧压茶,工艺茶饼,其主要作用在于观赏,因此要求图案美观,表面光滑,紧压就自然紧实得多了。从品茶的角度来看,还是提倡喝上述散茶和砖茶。
冲泡方法
传统熬煮法
藏茶是一种有上千年历史的老品牌茶,由于历史、政治的原因和产量、工艺等要求,鲜为人知,在藏区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人体必须的要求,千百年来一直保持着古老的饮茶习惯,即先把茶熬煮过再饮用,不仅口感神韵更佳,经过熬煮后的藏茶,其对人体的各项保健功能就更为突出,只能令其它冲泡饮用类的茶望而生畏。
藏茶的熬煮其实很简单,待水温加热到八十度左右,放入适量藏茶(此时勿需加壶盖),沸腾后再继续熬煮1分钟关火,盖上壶盖焖泡5-8分钟,滤渣后即可饮用。
由于藏茶的陈、醇特点,建议将煮好的茶先倒入暧水瓶中闷1-2小时,其味更醇香,尚可每晚睡前将煮好的茶放于暖水瓶中,第二天饮用,其茶的深度发酵过程更充分,保健作用价值和口感更佳,汤色也更加鲜艳透红。
茶道(盖碗)冲泡法
1、将藏茶置入盖碗,约5克(若盖碗较大或因个人喜好浓茶,可适量增加投茶量);2、将才煮开的沸水注入盖碗中,片刻,弃去第一道茶水;
3、再次注入沸水,水没茶叶,盖上盖碗,静置约30秒左右;
4、滤出茶汤入公道杯,一杯红、浓、醇、陈的上好藏茶就泡好了。
滤杯冲泡法
1、将藏茶置入滤杯中,约5克(若个人喜好浓茶,可适量增加投茶量)。
滤杯冲泡
2、将才煮开的沸水注入滤杯中,水没茶叶。
3、片刻,拿出滤杯,弃去第一道茶水。
4、再次注入沸水,水没茶叶,盖上杯盖,静置20秒左右。
5、打开杯盖倒置,取出滤杯,稍稍滴去茶汁,置于杯盖内。
6、好了,一杯红、浓、醇、陈的上好藏茶就泡好了。
7、在享用之余可别忘了滤杯中的茶叶,千万别将他弃了,藏茶是非常耐泡的,在将喝完第一道时,您可以将滤杯放回茶杯中,同样再次注水,盖上,静置小会儿,第二杯藏茶又泡好了。
8、二泡和第三泡的茶汤可以混着一起喝,综合茶性,以免过浓。
9、第四次以后,每增加一泡即增加15秒钟,以此类推。
飘逸杯冲泡法
首先介绍一下飘逸杯的独特构造:一个飘逸杯分为外杯、内杯和杯盖组成。外杯是玻璃的,内杯是一个带阀门的高温塑料小杯,内杯带有滤网和阀门开关,只有打开阀门时,内杯中的茶汤才会通过滤网从内杯下方流到外杯中。
1、将藏茶置入内杯中,约5克(若个人喜好浓茶,可适量增加投茶量);
2、第一泡:将沸水冲入杯中,由于阀门是关闭的,茶汤只能在内杯中浸泡茶叶,这第一泡也叫洗茶,和功夫泡法原理相同;
3、打开阀门:迅速按动开关打开内杯阀门,让茶汤流到外杯中;
4、洗杯:用第一泡茶汤涮洗外杯然后倒掉,有助于提高藏茶的醇厚味道;
5、第二泡:再次冲入沸水泡茶,这一泡开始是用来喝的了;
6、出汤:按动开关打开内杯阀门,让茶汤流到外杯中,若汤量不够还可再次冲泡,多次出汤;
7、品茗:这时一杯地道醇厚的藏茶便出现在桌前喽!任君品茗回味!
保存方法
藏茶由于是深度发酵茶,它存放的时间越久其味越醇厚、甘爽、陈香,随着时间的推移,年份越久的藏茶其经济价值越高,在存放和收藏过程中须注意室内的空气湿度和刺激性异味等外部因素影响藏茶的品质,应注意如下问题:
①保持存放藏茶的室内通风性良好,忌潮湿。
②如果空气湿度大于70%以上时,应定期抽湿或勤打开门窗通风,以免因空气潮湿而使藏茶发霉。
③严禁与有强烈异味如油漆类、酒类、含化学挥发气味类物质存放一室。
④每年定期将收藏的茶叶在阳光下晾晒一到二次。
⑤建议存放于家中的书房、客厅、卧室,这样即可通风,亦可改善房屋内的空气质量,改善家居生态环境,随时能嗅到茶香,同时又达到收藏的目的,一举几得。
⑥藏茶属于紧压茶,严禁水浸或摔抛,外形或包装的破损都会对其收藏价值打折扣。